新聞資訊
NEWS
深觀察|民生最大,“煤改氣”讓群衆挨凍了就(jiù)該及時糾錯
發布時間:
2022-06-08 19:36
來源:
今年入冬以來,爲了改善取暖季的空氣狀況,華北地區大規模推進“煤改氣”。“煤改氣”的本意是“能(néng)源利用清潔化”。但是部分地區卻出現無法通氣或供氣不足,影響到居民正常取暖。供需平衡打破後,天然氣價格的猛漲也帶來不少怨言。
近日随著(zhe)北方大幅降溫,煤、氣青黃不接的狀況日益嚴峻。據報道(dào),不少地方開始限氣。而河北省已進入全省天然氣供應橙色預警,天然氣供需缺口達10%~20%。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miàn)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néng)力現代化”。而在我看來,一些地方在“煤改氣”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反映出治理手段依然粗糙乃至粗暴,與現代化的治理仍有相當長的距離。
現代化治理理應包括如下内在要求:
一、科學決策。天然氣比煤幹淨,“煤改氣”可以改善空氣質量,這是一般人最直觀的印象。但民生問題很複雜,不能(néng)“一根筋”,否則很容易好(hǎo)心辦壞事(shì)。
比如成(chéng)本問題。燒天然氣取暖比燒煤更貴,但農村居民收入普遍較低,政府必須進行補貼。那麽地方财政能(néng)夠給每戶居民提供多少補貼?有了補貼之後,農村居民又能(néng)否燒得起(qǐ)?有媒體建議,天然氣不足可以“煤改電”,但用電取暖的成(chéng)本更加高昂。這些問題必須嚴格評估、謹慎決策。在評估過程中,要有短闆思維,比如考慮最窮的人怎麽過冬,老人怎麽過冬?
爲了減少污染,也不是隻有“煤改氣”一條途徑,比如也可以推廣清潔煤。再者,農村房屋普遍密閉性不強、保暖性差,政府組織進行房屋改造,也可以減少燃煤量。決策隻能(néng)因地制宜,不能(néng)一刀切。
二、人文關懷。治理污染是爲了民衆的健康,但冬季取暖也是爲了民衆的健康,不能(néng)因噎廢食。許多人不了解的是,北方農村大多數地區沒有集中供暖,以往農民連“便宜而肮髒”的煤都(dōu)不舍得燒太多。近年由于收入提高,人們有能(néng)力消費更多的煤,很多家庭才開始自己裝“土暖氣”。
燃煤增加導緻污染加重不假,但要知道(dào),溫飽權是優先于藍天權的。如果爲了治理空氣讓農民挨凍,那絕對違背了以人爲本的發展理念。
在過去的粗放式發展中,受污染危害最重的大都(dōu)是農村地區。現在在治理污染過程中,不能(néng)再讓農民承受二次傷害。改用清潔能(néng)源帶來的取暖成(chéng)本上升,不能(néng)轉嫁到本就(jiù)收入微薄的農民身上。
三、及時糾錯。糾錯機制與糾錯能(néng)力是現代化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環。決策不可能(néng)面(miàn)面(miàn)俱到,所以在推行時很容易遇到新情況、新問題。“煤改氣”涉及千家萬戶,而民生問題無小事(shì)。一些地方禁止了燒煤,新的供暖方式卻不完善,斷氣斷電時有發生。這個時候就(jiù)不能(néng)讓民衆在寒冬中苦等,而應該由政府協調局部恢複燃煤取暖。
污染治理本來就(jiù)不是一蹴而就(jiù)的事(shì),當不完善的環保措施傷害到民生的時候,應該以民生爲優先保障對象。及時糾錯與保持定力不矛盾,更不丢臉,有錯不改才是最大的問題。
不讓居民挨凍是地方政府最基本的責任。現在還沒到今年冬天最冷的時候,避免更壞的事(shì)情發生還來得及。對此前“煤改氣”工作中暴露的問題,各地應該充分重視,多聽取民衆意見,并及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