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NEWS
燃煤電廠濕煙羽治理技術研究
發布時間:
2022-06-08 19:36
來源:
摘要:我國多數燃煤電廠濕法煙氣脫硫工藝飽和濕煙氣直接排放,形成(chéng)可視濕煙羽。當下已有許多環保節能(néng)技術對濕煙羽治理有明顯效果,但技術指标尚未結合濕煙羽治理來制訂。濕煙羽治理技術可歸納爲三大類:加熱類、冷凝類、冷凝再熱類。對各類技術的特點及其在濕煙羽治理中的适應性進行了研究,并結合濕煙羽形成(chéng)和消散機理探索了三類技術在不同環境溫度、環境濕度條件下的适用範圍。
0引言
目前我國燃煤電廠脫硫設施90%以上機組均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濕法脫硫工藝,随著(zhe)全國燃煤煙氣超低排放擴圍提速,爲滿足超低排放限值要求,其中大部分脫硫裝置未設置GGH。飽和濕煙氣從煙囪排出與溫度較低的環境空氣混合降溫,其中水蒸汽過飽和凝結,對光線産生折射、散射,使煙羽呈現出白色或者灰色的“濕煙羽”(俗稱“大白煙”)。濕煙羽現象削弱了公衆對環境保護工作的“獲得感”,一些燃煤電廠附近群衆對濕煙羽的治理提出了相關訴求,也有某些地方政府部門對燃煤電廠濕煙羽控制提出了要求。
1濕煙羽形成(chéng)機理
目前國内絕大多數燃煤電廠的煙氣在排放前都(dōu)進行了濕法脫硫,溫度降至45~C一55~C,此時的煙氣通常是飽和濕煙氣,煙氣中含有大量水蒸汽。如果煙氣由煙囪直接排出,進入溫度較低的環境空氣,由于環境空氣的飽和比濕較低,在煙氣溫度降低過程中,煙氣中的水蒸汽會凝結形成(chéng)濕煙羽。濕煙羽的形成(chéng)機理如圖1所示。圖1中的曲線爲濕空氣的飽和曲線,假設濕煙氣在煙囪出口處的狀态位于A點,而環境空氣的狀态位于F點,煙氣在離開煙囪時處于未飽和狀态。濕煙氣與環境空氣}昆合過程開始沿AB線變化,達到B點後煙氣變爲飽和濕煙氣,此後濕空氣與環境空氣的混合沿著(zhe)曲線BDE變化,而多餘的水蒸汽將(jiāng)凝結成(chéng)液态小水滴,形成(chéng)濕煙羽。
2濕煙羽主要治理技術
根據濕煙羽形成(chéng)及消散的機理,可將(jiāng)現有的對濕煙羽有治理效果的技術歸納爲煙氣加熱技術、煙氣冷凝技術、煙氣冷凝再熱技術。目前電力行業内已有投運的煙氣冷凝和煙氣冷凝再熱技術,大多數并非針對濕煙羽的治理,主要目的是減排、收水、節水。其技術指标尚未結合濕煙羽的消除來制定,但在客觀上還是起(qǐ)到了濕煙羽治理的效果。
一些燃煤電廠所采用濕式電除塵器、煙道(dào)除霧器、聲波除霧、煙囪收水環和除霧器等技術雖可去除煙氣的凝結水,但由于煙氣凝結水在煙氣中水汽的占比十分有限(不到1‰),因此去除煙氣的凝結水隻能(néng)減輕“濕煙羽”,不能(néng)有效消除濕煙羽,本文不做深入研究。此外,還有采用冷卻塔排放的方式可以實現濕煙羽治理,但更适用于新建機組,不适合現役機組改造,本文亦不對此深究。
以下按技術原理分類對煙氣加熱技術、煙氣冷凝技術、煙氣冷凝再熱技術進行闡述。
3煙氣加熱技術
煙氣加熱技術是對脫硫出口的濕飽和煙氣進行加熱,使得煙氣相對濕度遠離飽和濕度曲線。濕煙羽消除機理如圖2所示,濕煙氣初始狀态位于A點,經過加熱後按AB升溫,再沿BC摻混、冷卻至環境狀态點C,整個ABC變化過程均與飽和濕度曲線不相交,因此不産生濕煙羽。
目前在役的加熱技術按換熱方式分爲兩大類:即間接換熱與直接換熱。間接換熱的主要代表技術有:回轉式GGH、管式GGH、熱管式GGH、MGGH、蒸汽加熱器等¨¨。直接換熱的主要代表技術有:熱二次風混合加熱、燃氣直接加熱、熱空氣混合加熱等。各加熱技術若按實現濕煙羽治理的同等技術指标,其主要技術經濟對比情況如表1所示。
直接加熱的技術雖一次投資較低,但因其熱源并非利用煙氣餘熱,運行費用太高,作爲濕煙羽治理的手段代價過大,在實際應用當中案例也極少。間接加熱技術中,回轉式GGH與管式GGH均有不同程度漏風¨,在中國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的大環境條件下,作爲濕煙羽治理手段,其應用也受到限制。熱管式GGH大型化後,將(jiāng)使吹灰器布置有一定難度,且加大了占地面(miàn)積引,在大機組上暫無應用。蒸汽加熱的方式同樣因熱源問題能(néng)耗過高。因此,結合時下煙氣超低排放及節能(néng)的要求,MGGH若作爲濕煙羽治理的手段之一,具有最廣闊的應用前景。
4煙氣冷凝技術
煙氣冷凝技術是對脫硫出口的濕飽和煙氣進行冷卻,使得煙氣沿著(zhe)飽和濕度曲線降溫,在降溫過程中含濕量大幅下降。濕煙羽消除機理如圖3所示。濕煙氣初始狀态位于A點,經過降溫後按AF冷凝,再沿Fc摻混、冷卻至環境狀态點C,FC變化過程與飽和濕度曲線不相交,因此不産生濕煙羽。
燃煤電廠目前已有煙氣冷凝的主要代表技術有:相變凝聚器、冷凝析水器、脫硫零補水系統、煙氣餘熱回收與減排一體化系統等,其特點如表2所示。從這些技術命名可以看出其功能(néng)主要考慮的是減排、收水、節能(néng)等,在原理上來說,各類技術都(dōu)是對脫硫後淨煙氣進行降溫,符合了圖3的機理,這些技術已在實際應用當中起(qǐ)到了濕煙羽治理的效果。
冷凝技術按換熱方式主要分爲兩大類:間接換熱和直接換熱。直接換熱主要采用新建噴淋塔作爲換熱設備,有一定占地要求,冷媒與淨煙氣直接接觸,換熱效率高,但需要對冷媒水系統進行補充加藥控制PH值,系統較複雜。間接換熱多采用管式換熱器作爲換熱設備,冷媒與淨煙氣不直接接觸,系統較簡單。
根據冷源的不同冷凝技術又分爲:水冷源、空氣冷源和其他人工冷源。其中水冷源所構成(chéng)的循環水系統最爲簡單,僅配置泵和循環管路,通常是開式循環。運行費用最低、占地小。采用空氣冷源的系統通常循環水系統中需配置冷卻塔,系統較水冷要複雜、占地大,新增的冷卻塔會在靠近地面(miàn)成(chéng)爲新的白煙生成(chéng)源。其他人工冷源,如熱泵,占地面(miàn)積大,能(néng)耗高(以蒸汽溴化锂熱泵爲例,每交換1MJ熱量需要消耗0.7MJ蒸汽)。以環境空氣、江河海水作爲冷源的系統,其冷源的品質受季節影響較爲明顯,以華東地區爲例,冬季和夏季環境溫度相差20-30度,因此同一套系統不同季節的冷凝效果會有較大差别。
煙氣冷凝技術對脫硫後濕煙氣冷卻,使得煙氣中大量的氣态水冷凝爲液滴,在此過程中能(néng)夠捕捉微細顆粒物¨、SO等多種污染物。因此,煙氣冷凝技術作爲濕煙羽治理的手段,不僅能(néng)夠對白煙消除有良好(hǎo)效果,還可以實現煙氣多污染物聯合脫除,冷凝水可作爲脫硫補水使用。
5煙氣冷凝再熱技術
煙氣冷凝再熱技術是前述兩種方式組合使用。它的濕煙羽消除機理如圖4所示,濕煙氣初始狀态位于A點,經過降溫後按AD冷凝,再沿DE加熱,然後沿EC摻混、冷卻至環境狀态點C,EC變化過程與飽和濕度曲線不相交,因此不産生濕煙羽。濕煙羽的消散機理顯示,環境濕度、環境溫度對濕煙羽的形成(chéng)及規模有較大影響¨。理論上,在給定的環境溫濕度條件下,若不計代價,加熱技術和冷凝技術都(dōu)能(néng)實現濕煙羽的消除(加熱溫度足夠高,冷凝溫度足夠低),但根據燃煤電廠的實際情況,從經濟性出發,單純的加熱和冷凝方式都(dōu)有各自的限制,加熱受到原煙氣煙溫條件的限制,冷凝受到環境空氣、水溫度的限制。在此條件下若采用冷凝再熱技術,將(jiāng)加熱和冷凝結合起(qǐ)來使用,則可擴大系統濕煙羽消除對環境溫濕度的适應範圍。
例如,濕法脫硫後的飽和濕煙氣溫度爲50%,綜合考慮到冷熱源選取條件、換熱溫差等因素,加熱法對煙氣升溫幅度按不超過30"12,冷凝法對煙氣煙氣降溫幅度不超過25%。上述條件下,這三類技術濕煙羽治理效果對環境條件的适應情況,見圖5。
适用範圍界線以上部分爲各類技術的濕煙羽消除區域,顯然,降溫再熱技術對環境條件的适用範圍遠大于單純的加熱技術和冷凝技術的适用範圍。當環境相對濕度80%時,加熱技術能(néng)在環境溫度大于15℃時消除濕煙羽;降溫技術能(néng)在環境溫度大于9~C時消除濕煙羽;冷凝再熱技術能(néng)在環境溫度大于一6.5cC時消除濕煙羽。
6結語
(1)對燃煤電廠現有能(néng)對濕煙羽治理有效果的相關技術進行了闡述、歸納及初步的對比,研究了各類技術對燃煤電廠濕煙羽治理的适用性。
(2)煙氣加熱技術是當前應用最爲廣泛的技術,結合時下煙氣超低排放及節能(néng)的要求,MGGH技術具有最廣闊的應用前景。
(3)煙氣冷凝技術對濕煙羽的治理亦有明顯的效果,且能(néng)實現多污染物聯合脫除。該技術目前在行業中的多數應用并不完全針對于濕煙羽的治理,主要目的是減排、收水、節水,其技術指标未結合濕煙羽的消除來制定,但在客觀上已起(qǐ)到了濕煙羽治理的作用。
(4)冷凝再熱技術是煙氣加熱和煙氣冷凝技術的組合使用,綜合了加熱技術和冷凝技術的特點,對于濕煙羽治理有更寬廣的适用範圍。
(5)濕式電除塵器、除霧器、聲波除霧、煙囪收水環等技術雖然可以有效去除煙氣的凝結水,但由于煙氣凝結水在煙氣中水汽的占比十分有限,因此類似技術難以作爲治理濕煙羽的主流技術,不能(néng)有效消除濕煙羽。